澳洲南澳大學發表自我修復混凝土材料

澳洲南澳大學日前發表自我修復混凝土材料,他們是用微膠囊包裹氫氧化鈣與明礬污泥的混合物,再將膠囊放入混凝土中。當混凝土產生裂痕時,膠囊外層會感受到pH值的改變而破裂,內含的氫氧化鈣與明礬污泥的混合物在水的作用下,會形成固體凝膠,得以填補裂縫。而氫氧化鈣會逐漸被碳化,變成碳酸鈣去提供水泥更久的保護。

南澳大學不是第一個提出膠囊式的自我修復混凝土材料的單位,早在2006年荷蘭戴爾夫特理工大學,就已經提出Bioconcreate 膠囊自我修復材料。不同的是,膠囊內含的修復劑是細菌與碳酸鈣。當水把膠囊外殼融化後,碳酸鈣會生成為方解石或石灰石,自然對裂痕從內而外的進行修補。

期待更多研究單位能開發便宜且有效的自我修復混凝土材料,並進一步擴大商業化,讓人類在移動與居住品質上得到更安全的保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