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瓷OLED為軟性顯示開啟更多可能性

荷蘭研究機構Holst Centre展示號稱有史以來首款以陶瓷為基礎的大尺寸軟性有機發光二極體(OLED);研究人員期望這種在陶瓷基板上製造的軟性OLED,能夠為顯示應用開啓更多可能性

Holst Centre的研究人員在厚度約僅20-40µmENrG Thin E-Strate陶瓷基板上進行製造。相較於金屬箔片或軟性玻璃,軟性的陶瓷基板一向被認為較易於處理,而且天生具備防潮性以及高溫可達1000℃的性能。

這些材料的特性有助於簡化OLED軟性元件的製造,因為它只需要頂部的防潮層,即可保護沈積於陶瓷基板上的OLED層;相較之下,採用塑料的OLED在每一層的兩面都需要保護層,陶瓷基板上的OLED層制程顯得簡單得多。

根據研究人員在120x25mmOLED原型上進行測試顯示,僅以一層由Holst Centre透過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沈積(PECVD)與數層印刷直接沈積於頂部的薄膜封裝,就能讓基於Thin E-Strate陶瓷基板的OLED實現低於每日約8.5×10^7 g/m^2的水蒸汽透過率(WVTR)

相較於一般商用裝置的最低要求——每日約10^-6 g/m^2WVTRHolst Centre的實驗數據更具有競爭力。如果真的能夠達到這樣的程度,預計採用這種軟性OLED的顯示器大約可承受約10年的時間,才會因潮濕導致肉眼可見的黑斑出現。

Holst Centre資深科學家Hylke Akkerman表示,「要達到這樣的WVTR並不容易,目前市面上僅具有單面面保護層的軟性OLED,只能達到每日約10^-5 g/m^2,相當於僅能維持一年或更短的使用壽命。而Thin E-Strate基板,以簡單的結構就超越每日約10^-6 g/m^2 WVTR的目標,顯示採用陶瓷基板堆疊薄膜封裝,可實現極佳的保護能力。」

發表留言